《清平调词》三首 作者:(唐朝)李白
一
云想衣裳花相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注释】
《清平调》:是古代乐曲宫调中的一种调名。想:想象。指唐玄宗对杨贵妃衣服和美容的想象。全句说:唐玄宗觉得杨贵妃身 上的衣裳就象天上的云彩一样漂亮,容貌就象牡丹花一样美 丽。拂:拂拭;掠过。槛:指兴庆宫沉香亭的栏杆。露华浓:形容沾有露水的牡丹花的浓艳。全句说:春风掠过沉香亭的栏杆,那沾有露水的牡丹花在春风中显得格外鲜艳。若非:如果不是。群玉:山名,神话中女神西王母所居之地。会:当;应。·瑶台:西王母的宫殿。末二句说:象杨贵妃这样的美容,如果不是在群玉山头才能看见,也应当是在瑶台月下才能相逢。意即杨之美容,只有在神仙世 界里才能看见,非人间所能见到。 【说明】
这是作者在长安供奉翰林时奉唐玄宗的诏令而写的。当时唐玄宗正与杨贵妃在兴庆宫沉香亭前赏看牡丹花,李白就眼前所见之事,当即写下《清平调三首》。此是第一首。首句以衣象云彩,容象花,极写杨贵妃之美。二句虽写牡丹花的鲜艳,但也暗喻杨贵妃的美丽。接着作者便不直接写杨贵妃和牡丹花之美,而是用“若非”、“会向”二词一转,写到了“群玉山头”和“瑶台月下”这些神仙 世界中去了。用只有在仙境里才能看见、相逢的夸张手法,进一步来描写杨贵妃的美丽。全诗用花来比美人,从眼前景写到神仙世界,真可谓“想落天外”了。
二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注释】 一枝红艳:极写牡丹花色彩鲜红而又艳丽。全句说:那一枝牡丹花鲜红而又艳丽,正吐着浓郁的芳香。云雨巫山:这是用宋玉《高唐赋》里的一个典故,据说楚王游于高唐,曾梦见一神女,自称巫山之女,来与楚王幽会,楚王非常高兴,但她临去时对楚王说,她朝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在阳台之下。也就是飘忽不定,无法找到的意思。结果使楚王非常失望。枉:枉然;徒然。全句说,楚王与巫山神女相会,神女虽美,但她朝云暮雨,飘忽不定,徒然使楚王惆怅而已。汉宫:这里泛指唐以前皇宫里的美女。可怜:可爱。飞燕:赵飞燕,是汉成帝的皇后,以美著称。倚:本指依靠,这里引伸为凭或有的意思,意即杨贵妃本来就很美丽,在有新妆的时候更加 美丽。俞平伯先生引洪升《长生殿》语:“新妆谁似?可怜飞燕娇懒”,将“倚”作“娇懒”解,也通。末二句说,借问汉宫谁能与杨贵妃相比呢?只有那可爱的赵飞燕刚刚梳妆打扮完后那种娇懒的神情姿态可以相比。如果把“倚新妆”作为依靠新妆解,说赵飞燕只有依靠新妆才可与杨贵妃相比,似也可通。因李白另有“自倚颜如花”的诗句:《杨妃外传》也记载着杨贵妃之妹不加妆饰就见唐玄宗的事。 【说明】 这首紧承上首,依然采用了美人与名花并写,以牡丹花暗比杨贵妃的手法,来进一步写杨贵妃的美貌。所不同的是,上首是以写美人发句,而这首是以写牡丹花发句;上首是以仙人相比,而这首则以古人相比。并以楚王得不到巫山神女徒然惆怅的事,来反衬唐玄宗和杨贵妃眼下赏花的欢情。在描写上较前首进了一步。
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注解】
1、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2、槛:有格子的门窗。
3、华:通花。
4、群玉山:神话中的仙山,传说是西王母住的地方。
5、瑶台:传说中仙子住的地方。
【韵译】:
云霞是她的衣裳,花儿是她的颜容;
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如此天姿国色,若不见于群玉山头,
那一定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相逢!
【评析】
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有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三章。第一首,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第二首,写贵妃的受宠幸。首句写花受香露,衬托贵妃君王宠幸;二句写楚王遇神女的虚妄,衬托贵妃之沐实惠;三、四句写赵飞燕堪称绝代佳人,却靠新妆专宠,衬托贵妃的天然国色。诗人用抑扬法,抑神女与飞燕,以扬杨贵妃的花容月貌。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揉合,融为一体:首句写名花与倾国相融;二句写君王的欢愉,“带笑看”三字,贯穿了三者,把牡丹、贵妃、明
皇三位一体化了。三、四句写君王在沉香亭依偎贵妃赏花,所有胸中忧恨全然消释。人倚阑干、花在栏外,多么优雅,多么风流!全诗语言艳丽,句句金玉,字字流葩,人花交映,迷离恍惚。无怪乎深为玄欣赏,贵妃喜爱。
|